作为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能源与工业基地,鄂尔多斯工业特种气体有限公司始终将安全生产视为企业生命线,通过构建技术、管理、人才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,为行业树立了安全生产的标杆典范。
鄂尔多斯工业特种气体依托内蒙古能源产业聚集的区位优势,率先建立起覆盖全生产链条的智能化管控平台。在气体制备环节,企业引入国际领先的冗余控制系统,对合成、纯化、灌装等关键工序实施实时数据监测,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压力、温度、流量等参数的毫秒级响应。以氢气生产车间为例,系统设有128个监测点位,通过算法模型提前48小时预判设备异常,2023年成功避免3起因阀门老化引发的泄漏事故。
在储运环节,企业创新采用"电子围栏+GIS定位"技术,为每辆运输车辆配备智能传感器。当车辆偏离预定路线或气体压力异常时,系统自动触发三级报警机制,并与沿途应急部门建立数据直连通道。统计显示,该技术使运输事故率较传统模式下降72%,有效保障了鄂尔多斯至长三角、京津冀等核心市场的供应链安全。
鄂尔多斯工业特种气体厂家深刻践行"预防为主、关口前移"理念,建立起具有行业特色的双重预防工作机制。在风险分级管控方面,企业将生产流程分解为18个模块,制定包含76项关键指标的评估体系,对液氧储罐区、氮气压缩站等重点区域实施"红橙黄蓝"四色动态管理。2022年投入使用的AR巡检系统,通过智能眼镜实现设备三维建模与标准操作流程的叠加显示,使人工巡检效率提升40%,异常识别准确率达98%。
在隐患排查治理领域,企业创新推行"全员安全积分制",将操作规程执行、隐患上报数量等指标纳入绩效考核。2023年上半年,员工自主发现并处理各类隐患237项,较制度实施前增长3倍。与此同时,企业定期开展"安全生产开放日"活动,邀请行业专家对生产工艺进行"诊断式"检查,近三年累计完成技术改造12项,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升。
鄂尔多斯工业特种气体深谙"人才是安全之本"的核心理念,建立起独具特色的安全人才培养体系。企业联合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,定制开发涵盖气体特性、应急处置等8大模块的培训课程,要求技术人员每年完成不低于120学时的专项培训。在实操层面,投资建设西北工业气体安全实训基地,1:1还原生产装置场景,运用VR技术模拟21种事故情境,使员工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行业标准的70%。
值得关注的是,企业创新实施"安全导师制",由20名工程师组成专家团队,对新入职员工进行为期6个月的"传帮带"指导。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,使企业连续五年保持安全生产零事故纪录,并获得国家应急管理部"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"认证。
在"双碳"目标引领下的产业变革中,鄂尔多斯工业特种气体通过持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,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,更以先行者的姿态探索出工业气体安全管理的"鄂尔多斯方案"。展望未来,随着5G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化应用,这家扎根北疆的企业必将在安全生产领域书写更多创新篇章。